曹操名世德,乃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杰出战略家和政治家。他聪明机敏,善于用兵,故能够一统中原,建立魏国。而在他的建国过程中,有一个名将始终与他相伴,那就是关羽。
关羽,字云长,乃是蜀汉刘备部下的大将,虽然是刘备的手下,但关羽的声望却远胜于主公。他不仅武艺出众,更是个义薄云天之人。正因为如此,曹操曾多次设法拉拢关羽,但他始终未能改变关羽一心为刘备效力的决心。
一年夏天,曹操发动了一场南征,欲征服刘备。关羽得知消息后,立刻建议刘备采取积极应对的策略,并亲自带领大军驰援。在长坂坡上,关羽遭遇了曹军精锐部队的围攻。虽然敌众我寡,关羽却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勇武的战斗力,奋勇杀敌,斩将夺旗。结果,曹军大败而逃,刘备得以保全重要城池,成功撤退。
不久之后,曹操再次率军向蜀地发动进攻,企图一举消灭刘备。这一次,曹操派遣程昱前去向关羽传递希望能够和平处置的谕令。程昱找到关羽后提议道“关将军,曹丞相愿意与你结盟,共同对抗刘备。只要你效忠于丞相,他愿意封你为荆州刺史,让你治理蜀地。”
关羽眉头一皱,用坚定的口吻回答道“我乃身披赤粉符,义薄云天之人。主公信任我关羽,我就永远为他效劳。无论天下发生何种变故,我都不会背叛主公。”程昱见劝说无效,只好离开。
曹操闻知关羽的回答后,对他这种忠诚而愤怒。他决定用计赢取关羽的信任,再加以消灭。于是,曹操派赵云前去玄德军中,劝说关羽投降。
赵云见到关羽时,摆出一副抑郁的样子,以表示对曹操的不满。关羽见状十分同情,询问赵云的来意。赵云说“关将军,你也知道刘备的首要目标是巴蜀,而曹丞相提供了你治理蜀地的机会。你若效忠于丞相,保护巴蜀不被刘备侵犯,是不是更为明智呢?”
关羽沉默片刻,深思熟虑后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“丞相若能确保巴蜀安稳,我定会效忠。但如果丞相有一丝轻视刘备之心,那我绝对不能选择投降。”赵云对关羽的坚持佩服万分,只能退回报告曹操。
最终,在赵云的报告下,曹操认识到关羽对刘备的忠诚是无法动摇的。他明白如果自己不放弃拉拢关羽的打算,只会引来更大的祸患。于是,他决定与刘备和解,避免决战。
霸者之志,是关羽和曹操共同拥有的追求。而正是因为双方各自坚守信念,才使得他们都成为历史上的名将之一。这段故事也让后人明白了,忠诚是一个军人最为重要的品质,只有当忠诚伴随于才华和智慧之时,才能展现出真正的威力。